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融合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技術指南》)。將在京津冀及周邊等重點區域城市開展試點據了解,《技術指南》將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城市開展試點,形成規范化和業務化的融合清單并定期動態更新......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最新報告《電力2024》稱,全球電力需求在2024年至2026年間的年均增幅預計為3.4%。清潔能源加速轉型,將滿足未來三年全球所有新增電力需求,全球核能發電量將在2025年達到歷史最高。全球核能發電量將在2025年達到歷史新高這份全球電力市場發展和政策年度分析報告稱,在新興經濟......
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2024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介紹,為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生態環境部聚焦重點區域,突出“重污染天氣應對和達標排放監督”兩項任務,協同推進“線上和線下”兩個戰場工作,2023年秋冬季以來,統籌全國生態環境系......
“過去10年,中國在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也帶來了可觀的健康收益。”在《以健康驅動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協同治理——科學研究證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彤對中國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表示肯定,“適時啟動空氣質量標準修......
“建筑運行碳排放占我國全社會總碳排放的22%,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70%。”1月28日,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淑琴在主題為“生態城區規劃:歷程、方法和案例”的線上講座中表示,“建筑節能低碳運行必然是建筑領域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多年來,中國綠色建筑,經歷了強調建筑......
1月23日, 空氣—氣候—健康集成研究計劃與交流平臺(以下簡稱ARCH平臺)在京舉辦年度會議暨報告發布會,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多家單位共同支持并聯合發布了平臺旗艦報告《以健康驅動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協同治理——科學......
2024年首場寒潮天氣來襲,南方多地開啟暴雪模式。受本輪寒潮影響,江南華南等多地氣溫創入冬以來新低。不少南方小伙伴的一身正氣也難以承受這極致的冷,各種取暖方式通通安排上,暖風機、空調、電熱毯、電火箱、踢腳線取暖器、暖寶寶……各種神器各顯神通。但五花八門的取暖方式背后,也潛藏著......
中新網北京1月23日電 題:報告認為,能源轉型將為中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供巨大驅動力中新財經記者 阮煜琳空氣-氣候-健康集成研究計劃與交流平臺23日在北京舉辦年度會議暨報告發布會,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多家單位聯......
為貫徹落實全省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動員大會精神,推動落實《陜西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實施全民行動”相關要求,倡導全社會“同呼吸共奮斗”,動員全社會共同行動,由陜西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辦,陜西省環保志愿者聯合會、西安市青益志愿服務發展中心承辦的“守護藍天青春行......
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持續重污染天氣過程,1月17日至1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吳忠市、石嘴山市、中衛市先后發布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并啟動Ⅲ級應急響應。據悉,這是今年以來寧夏各地市首次大規模發布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連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實時關注全區環境空氣質量變化,專班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