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浙江省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建設實施方案及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作為全國首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浙江將在“十四五”期間打造20個創新城市、50個創新園區,建設200個標桿項目。會上,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王以淼介紹了《浙江省減污降碳......
近年來,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三地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全部步入“30+”階段,2022年以來三地PM2.5平均濃度繼續同比下降,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達到60%以上。這是記者15日從京津冀生態環境聯防聯建聯治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十年來,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
生態環境部近日公布《中國移動源管理年報(2022年)》(以下簡稱年報),公布2021年全國移動源環境管理情況。通過對比近幾年的數據,可以發現一個看似矛盾的規律:從2018年到2021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分別為3.27億輛、3.48億輛、3.72億輛、3.95億輛;全國機動車四項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4065.3萬......
為及時有效應對秋冬季重污染天氣,今年來,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提前謀劃、全面梳理、細化措施,采取“清單式”管理,堅決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發現一處,整改一處!”今年6月以來,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秦漢)工作部共發現存在問題點位95個,建立了裸露堆放、露天沙場、施工工地、散亂污、......
目前,碳賬戶理論與實踐尚處起步階段,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減碳行為如何量化。應加快完善制度體系,統一碳賬戶數據計量標準;打破碳賬戶數據“孤島”,激活碳賬戶交易屬性。碳賬戶作為一種創新性的綠色低碳制度設計,如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商業平臺采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內在要求我們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把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增加碳吸收、減少碳使用、加強碳轉換、控制碳排放,積極穩妥地向“雙碳”目標邁進。深刻認識推進“雙碳”工作的重要......
12月13日,記者從內江市生態環境局獲悉,進入冬季,受靜穩、高濕、低風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大氣污染物不易擴散。為持續強化大氣污染源頭管控,內江通過全面治理工業污染源、綜合整治移動污染源、嚴格管控面源污染源,全力以赴改善秋冬季大氣環境質量。推進火電、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及深度治......
近日,生態環境部、 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5部委聯合印發了《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隨著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不斷深入,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的重點和難點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何深入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對此,本報記者采訪了清華大......
近年來,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成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鞏固治理成果,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新一輪“藍天保衛戰”三大戰役已謀定方案。近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在2022中國藍天觀察論壇上發布了最新報告《大氣中國2022:中國大氣污染防治進程》。報告顯示,過去一年,......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方面3日披露,2020年起,上海針對此間國五、國六重型柴油車實施了污染物排放遠程在線監控,目前已接入10.2萬輛,實現了對這些車輛排放的動態監控。控制機動車,尤其是重型柴油車污染是上海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重型柴油車每年都要進行“定期體檢”,檢查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