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6%,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0.2%,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1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PM10平均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7月,京津冀及周邊地......
為提升陸地碳匯估算精度,中國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觀測的地面站點如何科學布局建設頗為關鍵。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提出,在現有8個站點基礎上再新增52個站點,是當前構成中國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地面站點觀測網絡的最具性價比方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8月2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該所汪宜龍副研究員......
每當遇到重污染天氣,各地都會啟動預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執法檢查,采取應急響應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最大限度減緩大氣污染程度和造成的危害。但從重污染天氣防治檢查情況上看,還是存在檢查效率不高、未能發現違法行為等問題。有的現場檢查不深不透,流于形式;有的檢查標的不明確,疲于奔波......
國家能源局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3.22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約占我國總裝機的48.8%。數據顯示,當前全國發電總裝機達到27.1億千瓦,同比增長10.8%。其中,水電裝機4.18億千瓦,風電裝機3.89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4.7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0.43億千瓦。隨著可......
中國近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強調,要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強化稅收政策支持等。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榮海樓28日介紹,中國綠色稅收制度體系“四梁八柱”基本形成,覆蓋了經營主體“開發—生產—消費—排放”全流程,為推進綠色發展提供有效支持,“減污、利廢、降碳”效果......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27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城市雙碳指數2021-2022研究報告》顯示,部分城市的碳排放與經濟增長開始呈現脫鉤趨勢。報告顯示,資源型城市以及工業型城市受限于能源結構與重工業結構,一定程度上發展趨緩,加之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及新興產業......
國新辦27日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同比出現了反彈,PM2.5濃度上升了6.2%,優良天數比率下降了3.2個百分點。生態環境部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過去三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大氣......
7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氣污染宣戰,空氣質量改善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來源:新華網]......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27日介紹,為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將加快推動出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在國務院新聞辦當天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黃潤秋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空氣質量改善取得歷史性成就。從2013年到2022年,我國PM2.5平均濃度下降57%,重污染天......
VOCs高值區污染來源在哪?成因如何判定?怎樣有效管控?能否精準“靶向”監管?在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隨著臭氧污染精準溯源監測監控體系的建成,這些難題迎刃而解。近年來,隨著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不斷深入,任城區空氣質量整體穩步向好,尤其是顆粒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重污染天數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