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12月3日舉辦的創藍國際清潔空氣大會上,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聯盟發布了第四屆“創藍獎”評選結果。本屆創藍獎共征集到來自12個國家的66項技術。通過應用《創藍技術評估方法學》開展系統評估,城市環境PM2.5網格化監測技術、車載大氣監測系統、XPO? 超低氮燃氣燃燒器等7項技術脫穎而出,斬獲本屆創藍獎。獲獎技術涵蓋了非電燃煤污染防治技術、空氣質量監測技術和VOCs治理技術等領域,正對應了當下空氣污染治理過程中的熱點領域。
城市環境PM2.5網格化監測技術由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申報,該技術支撐了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系統開展精細化管理,系統監管街道鄉鎮空氣質量,有效助力北京市完成《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目標,并推動了京津冀整體的監測、執法體系的建設。日本OSP有限公司的IER法VOC簡易檢測技術可以簡便快速的測量TVOCs濃度,通過技術創新,克服了電化學傳感器零點漂移的問題,特別適合現場工作人員在日常管理時使用。內蒙古華蒙科創環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的大型奶牛養殖場糞污分類處理技術模式精細化分類利用牧場糞污,將牧場糞污變廢為寶,實現牧場的糞污轉變為沼氣、牛床墊料以及有機肥料,同時污水達標化排放。
此外,其他四家獲獎企業分別是山東諾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車載大氣監測系統技術,霍尼韋爾的XPO? 超低氮燃氣燃燒器技術,瑪珂思國際的全在線雙冷阱VOCs實時監測系統技術,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的VOCs在線污染源識別質譜系統技術。今年的這些獲獎技術不僅僅是實驗室中的成功作品,其中大部分在實際應用中戰功赫赫,稱得上是真正的治霾“神技”。
除以上七家獲獎企業外,本屆創藍獎增設了“創藍未來獨角獸”以更好地促進產業發展,支持創新創業機構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通過其商業的成功,加速全球清潔化發展。來自美國的安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本屆“創藍未來獨角獸”,該公司的電動飛機項目整體商業邏輯清晰,產品研發團隊完備,且市場巨大,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在參與創藍評審的技術中,還有六項技術雖具有創新性,但在中國的實際應用還比較欠缺,被評估組授予了“未來之星”獎,包括超臨界CO2涂裝系統(加美電子工業株式會社 & 長瀨產業株式會社)、無VOCs排放的無水膠印技術(東麗國際貿易(中國)有限公司)、太陽貝太陽能熱電技術(SunOyster Systems GmbH)、雙模型實時空氣質量監測方案(Clarity Movement Co.& Ramboll Group A/S)、室內空氣凈化模塊(液化空氣集團)、便攜式智能空氣凈化新風機(長沙藍室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創藍獎自開設以來已有四年,共評選了來自20個國家近300項技術,并獲得國內外多家機構的大力支持。”創藍清潔空氣聯盟凌炫秘書長介紹說。四年來,主辦方創藍清潔空氣聯盟一直在努力推動最佳可行清潔空氣技術的應用加速中國空氣污染治理進程。“現在正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創藍平臺通過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普及,能夠支持開展污染的精準治理、深度治理、源頭治理、過程治理、節能治理。這屆評選的創藍創新技術,在這幾個方面都有新的突破。”環保部原楊朝飛總工在會上表示。
“在今年的創藍大會上,我們還啟動“延安清潔取暖試點項目技術征集”以推動空氣質量改善以及協同減排溫室氣體,幫助創新清潔技術更好地發揮效果及影響。”創藍清潔空氣聯盟解洪興主任說,“另外,大會提供了創新清潔技術展示與對接環節。之后創藍清潔空氣聯盟仍將積極為獲獎企業提供系統的技術展示、技術示范、項目對接和宣傳等支持,幫助創新的技術在創藍平臺上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