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29日,在環保部宣教中心與清潔空氣創新中心聯合舉辦的第四屆“創藍”清潔空氣媒體研討班上,太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清潔空氣創新中心和山西環境規劃院共同發布了《太原電動出租車推廣案例分析及對其他城市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該建議首次系統分析了太原市在電動車推廣上的進展和經驗,擬為其他城市轉型發展、清潔發展提供參考。
隨著近年來空氣污染治理的政策力度越來越大及對長期的能源策略的展望,能源大省山西面臨著能源轉型的巨大壓力。為了應對挑戰,新能源汽車推廣被定為山西省整體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關鍵一環。作為山西的省會城市,太原市多年來都與重度空氣污染、煤炭產地等形象綁定在一起。
在轉型浪潮中,太原市勇于創新,抓住機遇,2016年一年實現全市的8292輛出租車全部更換為電動車,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首個出租車全部電動化的城市。隨著這一舉動,太原的電動車相關產業得到了巨大發展,新建了包括比亞迪、遠航、華夏動力等6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企業總投資約5億元,創造了多個新的工作崗位。其中,比亞迪太原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項目一家,預計投產后年產值將達150億元。同時,在電網電力消納、電動車生產、充電設施建設及車輛和充電設施的運營維護等領域都產生了顯著的拉動效應。
出租車電動化升級對太原市的空氣質量改善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相關大氣污染源解析結果表明,之前太原市的PM2.5污染中機動車尾氣占比16%,但據《建議》預測,若不考慮電網端的排放,出租車電動化之后,每年將減少本地污染物排放的具體數據如下:氮氧化物807噸、一氧化碳3886噸、碳氫850噸、PM2.57噸,此外PM10、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也將有顯著減少。“出租車電動化之后,可以顯著降低在城市密集區的機動車污染排放,對人群的健康效益是非常顯著的?!鼻鍧嵖諝鈩撔轮行母呒夗椖拷浝砝钸B飛介紹時說。
《建議》認為,電動車轉型應優先考慮從出租車和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入手,其環境效益更明顯、政府主導作用更有優勢;而在執行過程中,明確的領導、管理和協調機制是核心挑戰;在推廣過程中,需設定動態的能效評估、生產環節的減排等工作,最大程度帶來全生命周期的空氣污染改善;同時,電力設施、相應的政策及管理辦法應提前規劃、盡量先行出臺,以保證推廣順利進行。
“太原的電動車轉型帶來了實打實的好處,在空氣質量、產業轉型、就業機會、經濟發展等多個方面都獲得了實際的效益。”清潔空氣創新中心主任解洪興在發布會上談到,“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電動車推廣的行列,有些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環境;有些為了本地產業發展,推動經濟建設。我們歷時8個月時間,對太原的案例進行了相對系統的回顧和評估,并總結出以城市為立足點,推動電動出租車與公交車的建議,希望能夠為其他城市提供借鑒?!?/p>
“未來十年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中國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中國把新能源汽車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而進入“十三五”,更多的地方省市會紛紛加入電動車推廣的行業,中國的電動汽車將會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太原模式為推動這一發展做出了良好的表率,其經驗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環保部宣教中心主任賈峰在點評時說。
“創藍”清潔空氣媒體研討班是由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清潔空氣創新中心聯合推出的針對中國空氣污染防治重要議題與媒體進行思想分享與深入交流的系列活動,旨在通過媒體參與,將大氣領域的先進經驗和政策動向分享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切實推進我國空氣質量改善的社會進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