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聯盟發布了2015年進展報告,介紹了一年以來,聯盟在聯盟成員、專家、合作省市、伙伴的持續參與和支持下,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非常積極的工作進展。聯盟指導委員會主席郝吉明院士對聯盟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并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期許:“聯盟成立三年以來,我們作為一個交流合作及智庫平臺,推動領域內科研機構、技術專家以及管理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工作的內容和方式不斷創新,取得顯著成效,社會認可度也越來越高。同時,聯盟也比較關注大氣保護領域的輿論熱點,采取迅速行動,并對企業、地方政府,甚至對國家都提出了咨詢建議。聯盟也形成了一定的推動能力,積極推動了國際合作,得到國內外專家的廣泛認可。我們未來將繼續圍繞中國及全球大氣環境質量改善這個目標,引導相關的機構成員、地方環保部門和公眾更科學、有效的參與到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工作中來。”
2015年的工作進展情況如下:
聯盟平臺發展:
截止到新聞發布日,聯盟已擁有108名注冊專家、35個成員機構、33個合作省市和4個專業網絡,發布了28份報告與海報。2015年,聯盟舉辦了兩期“清潔空氣投資者沙龍”,向成員單位及訂閱用戶發送了6期電子時訊及23期新聞簡報,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也形成了規律性的發布。
聯盟報告:
在2015年,聯盟主要發布了四個報告系列,并編制了7份報告,分別是:
·CAAC政策報告:《大氣法修訂建議匯編》、《“十三五”大氣污染防治戰略建議匯編(討論稿)》、《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2017)實施的投融資需求及影響報告》。
·清潔空氣管理報告:《中國空氣質量管理評估報告(2015)》、《常州市空氣質量管理評估報告 (2015)》。
·中國清潔空氣動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英文。
·綠色投資與技術分析報告:《VOCs治理:千億投資空間》。
培訓和相關活動:
2015年聯盟成功支持了如下活動的舉辦:
·2015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之區域空氣質量管理與技術交流專場;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管理培訓會;
·作為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省市空氣質量管理試點項目的一部分,聯盟支持了天津、山西、深圳、常州、忻州等地的空氣質量管理培訓,各省市在2015年均開展了三次培訓;
·第九屆區域空氣質量管理暨2015空氣污染控制成本效益、達標評估國際學術會議;
·“重現藍天”之高校小額助成計劃;
·綠色金融與治霾產業峰會;
·聯盟還舉辦了首屆“創藍獎”清潔空氣技術評選活動,并于2015年12月12日舉辦了首屆“創藍”國際清潔空氣技術大會。
清潔空氣管理工具的開發與應用:
目前已經有5個清潔空氣管理工具在聯盟的平臺上進行試用與推廣,分別是:清潔空氣質量管理指標體系、省市空氣質量達標規劃編制手冊、技術與資金需求評估工具、清潔空氣管理措施清單、清潔空氣技術評估方法學。其中,清潔空氣質量管理指標體系與措施清單已在天津、山西、廣東、江蘇、深圳、太原、常州、忻州等試點省市開展了試應用,清潔空氣技術評估方法學也在首屆“創藍獎”清潔空氣技術評選活動中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