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徐小怗 邵藝
“燃煤污染是最大污染源,在PM2.5構成中,貢獻率為27.4%;其次是機動車尾氣,貢獻率為24.6%。”日前,南京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錢鋒介紹說,目前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礎和工作進展,南京市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工作,并初步得到燃煤、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揚塵等污染源排放及區域傳輸對南京市城區 PM 2.5 的貢獻。
找準病因:
燃煤、機動車尾氣是最大污染源
根據源解析結果,南京市PM2.5來源中,工業累計貢獻率為46.4%(其中,燃煤貢獻率為27.4%,工業生產貢獻率為19.0%)、機動車尾氣貢獻率為24.6%、揚塵貢獻率為14.1%,其他污染源貢獻率為14.9%。根據空氣質量數值模型模擬計算結果,區域傳輸對南京PM2.5貢獻率范圍在19.6%~37.9%之間,平均貢獻率為 28.5%。
從數據看,燃煤是南京市空氣污染的最大污染源,排在其后的分別是工業生產和機動車尾氣。這三大污染源占PM2.5來源的七成以上,而揚塵污染的貢獻并沒有達到之前估測的30%,僅為14.1%。
數據中提到的“區域傳輸對南京PM2.5貢獻率范圍在19.6%~37.9%之間,平均貢獻率為 28.5%”,并不在PM2.5源解析的占比中,而是模擬測算的結果。它是整體分析各種污染來源計算出來的,即每一種污染源中,可能都含有區域傳輸的貢獻。
對癥下藥:
南京市提出33條具體舉措
錢鋒表示,此次PM2.5源解析研究的成果,為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地開展大氣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為了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南京市政府專門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共提出5個部分、33條具體措施,要求全面建立“政府監管、公眾參與、共同治理、聯防聯治”的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機制,以確保2015年、2016年、2017年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較2013年分別下降7%、13%和20%,環境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