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6 日,聯合國WIPO GREEN加速項目考察組赴北京朝陽門海油大廈,對中海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總部綜合服務分公司(以下簡稱 “總部綜合服務分公司”)引入的北京中源創能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中源創能”)廚余垃圾處理項目進行實地考察。考察組成員包括WIPO GREEN 綠色技術與研究負責人 Peter Oksen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參贊鄧玉華、創藍聯盟主任解洪興、監事長周宇光。中源創能總經理肖政與總部綜合服務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在現場進行了相關介紹。
2023 年 3 月 6 日,朝陽門海油大廈 “碳中和” 大樓正式揭牌,成為經北京綠色交易所認證的首家央企總部 “碳中和” 大樓。朝陽門海油大廈常駐人員約 1500 人,每日產生的廚余垃圾約 1200 公斤。總部綜合服務分公司積極參與聯合國 WIPO GREEN 城市加速項目北京試點,并在創藍聯盟的推薦下,與中源創能開展綠色技術對接,最終采購了一臺日處理能力達 2 噸的好氧發酵處理設備。該設備于 2024 年正式投入使用后,海油大廈產生的廚余垃圾得以全部通過該設備進行有效處理。
本項目餐廚垃圾年處理量達 310 噸,與焚燒處理工藝相比,采用好氧發酵處理技術后碳減排量可達 60 噸 / 年。預計項目每年可產生有機肥料 43.8 噸,能供給 7.3 萬盆花卉綠植種植,每年固碳量達 57.4 噸,相當于種樹 3190 棵。目前,產出的肥料一部分用于園區內綠植養護,一部分在垃圾分類活動中發放給客戶用于養花,還有一部分運往未來科技城的園區蔬菜種植基地,種植出的蔬菜不僅能回到員工餐桌,還會進行員工售賣,真正實現了廚余垃圾‘變廢為寶’的閉環利用。
2020 年 4 月,北京市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垃圾分類、收集處置提出更系統的要求;2021 年 9 月,又發布《關于調整本市非居民廚余垃圾處理費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大型餐飲廚余垃圾處理提出新要求,鼓勵就地處理,若無法就地處置則需委托有資質機構專門收集處理,這不僅增加了外運處置成本,還可能因資質機構數量少導致清運不及時,引發環境衛生問題。在此背景下,總部綜合服務分公司積極尋找有效就地處理廚余垃圾的技術解決方案。
2021 年,創藍聯盟與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WIPO)、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合作推出聯合國 WIPO GREEN 中國城市加速項目北京試點,為北京綠色挑戰尋找解決方案搭建了重要平臺。借助該試點工作組的牽線搭橋,總部綜合服務分公司工作人員參與了城市加速項目的加速活動,了解到中源創能在廚余垃圾治理領域的優秀應用案例,并與中源創能團隊展開接洽,最終達成合作意向。本項目的成功實施,也是WIPO GREEN 城市加速項目在北京試點落地的第四個項目。
作為中國的首都和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成為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全球啟動的首個WIPO GREEN城市加速試點。該試點圍繞北京所面臨的綠色挑戰,開展綠色技術的需求調研與征集,并基于這些需求面向全球招募綠色技術推動技術在城市落地應用,加速城市綠色發展。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是北京試點的執行機構。經過4年的運行,北京試點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已有一批需求與技術對接成功,已經實現四個項目對接落地,并開展了一系列綠色科技知識產權培訓、中國綠色科技IP戰略加速營、融資對接、綠色科技成果轉化等加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