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介紹,2022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呈現向好態勢,重污染天數比例首次降到1%以內,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進一步提升。
生態環境部監測數據顯示,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呈現“三個向好”的特點。
空氣質量穩中向好。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6.5%,超過時序進度0.9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例首次降到1%以內,達到0.9%。細顆粒物(PM2.5)有監測數據以來濃度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內,為29微克/立方米;北京PM2.5濃度實現“十連降”,“冬奧藍”“北京藍”“中國藍”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靚麗底色。
地表水質量持續向好。全國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7.9%,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總體向好。近岸海域優良(一、二類)海水水質比例為81.9%,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劣四類水質比例為8.9%,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
談及2023年環境監測工作,蔣火華表示將著力抓好“穩、建、強”三方面工作。在穩運行方面,全力確保國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穩定運行,加快推進地方與國家監測數據聯網共享,用“真、準、全、快、新”的監測數據,全面、客觀、真實反映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同時,加快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助力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此外,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系統隊伍和行風建設,當好美麗中國建設的“千里眼”“順風耳”。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