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四川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28.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0.7%;優良天數率89.4%,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11月28日,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的例行新聞通氣會上通報了這組數據。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進入秋冬季以來,四川已遭遇四輪污染,其中首輪污染時間較去年同期提前了23天,且呈現出“時間長、范圍廣”的特點,成都平原地區、川南地區等區域秋冬季污染形勢更加嚴峻。
如何打好這一輪的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堅領導小組已經印發《2022-2023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分類分區域差異化下達第四季度攻堅目標,壓實地方政府責任。”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環保總監劉華太透露,下一步將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以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為重點區域,深化區域聯防聯控聯治,狠抓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全力應對重污染天氣,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預計12月份
還有區域性污染過程
事實上,今年10月,四川就遭遇了秋冬季首輪污染過程,比去年第一輪污染時間提前了近一個月,11月份短短一個月內又發生了三輪污染過程。未來一段時間,四川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如何?發布會上,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氣象條件看不容樂觀,按照目前氣象部門和省環境監測總站的預測,今年冬季全省呈現出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冷空氣整體偏弱的趨勢,氣象條件較為不利,預計12月份還有區域性污染過程。
“為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今年秋冬季攻堅期間我們成立了重污染‘測管協同’快速應對工作組,在重污染應急響應啟動時,對污染最重的地方開展監督幫扶。”劉華太表示,同時開辟“線上”“線下”兩個戰場,每日動態收集污染源排放異常數據,實時向現場工作組推送。
這一舉措的成效如何?劉華太介紹,在上兩輪污染過程應對中,重污染“測管協同”快速應對工作組與市、縣開展座談14次,對18個工業園區開展走航監測,發現11個顆粒物高值區。現場核查點位102個,對存在環境問題的點位,及時推動問題整改,“經省市縣各級共同努力,實際污染城市個數、污染天數、污染程度均較預測大幅降低。”
一系列管控行動即將啟動
面對不容樂觀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一系列的協同攻堅行動正在展開。
“我們將針對重點企業,由專家‘一對一’現場指導,落實落細重污染應急管控措施,杜絕停限產等‘一刀切’行為。”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透露,將針對重點城市實施秋冬季大氣攻堅幫扶,組織督察、執法、監測、技術力量,赴重點城市幫扶指導;針對重點行業,推動玻璃、焦化等14個行業的“一行一策”綜合治理落地落實,并進一步強化重污染天氣績效分級,在國家確定的39個行業基礎上新增造紙等10個四川省的特色行業。
據介紹,目前四川正充分利用現有6個超級站、3000余個網格化微站、37臺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走航車、43套固定式遙感監測、73套黑煙抓拍系統等科技手段發揮“技防”支撐作用,并強化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支撐,加強氣象會商,每日動態發布預測預報數據,開展7天滾動預報,提前72小時發布污染天氣預警。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