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政府新聞辦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并發布《蘭州市2021年環境狀況公報》。蘭州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96天,同比下降3.7%空氣質量達標率81.1%,空氣質量綜合質量指數4.75,全年未發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
公報稱,大氣污染物濃度值方面,蘭州市2021年全年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72μg/m3、同比下降5.3%,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32μg/m3、同比下降5.9%,細顆粒物(PM2.5)同比下降2微克,降幅5.9%,達標并再創歷史最優水平。
公報顯示,2021年蘭州市飲用水水源總取水量為26404.728萬噸,年達標供水量為26404.728萬噸,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
水環境保護方面,蘭州建立了四級河湖長體系,建成蘭州第二水源地工程和黃河干流蘭州段防洪治理工程,建立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2000年以來黃河干流各考核斷面水質均100%達標。
作為中國首批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蘭州“兩山夾一河”的獨特地形,使之一度成為全球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近年來,蘭州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通過減排、壓煤、除塵等一系列“鐵腕治污”措施,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終于摘掉“黑帽子”成就“蘭州藍”。
蘭州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精心打造“黃河之濱也很美”的城市名片。按照“一園一主題”的理念,“增綠、添花、加彩”的思路,打造特色濱河花海景觀,打造最美濱水景觀長廊,推進生態濕地修復治理,提升園林景觀檔次、展現獨特魅力、以低投入實現綠化全覆蓋。
蘭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武衛紅介紹說,蘭州市利用562套網格化監測設備對近郊四區1482個網格,全面開展溯源分析,精準發現處置污染源,并作為指揮調度和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同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體現差別化,通過綜合施策,促使全市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2022年1至5月份,蘭州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20天,優良天數比例79.5%,同比增加6天,未出現人為因素導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綜合質量指數4.84,同比下降1.5%,環境空氣質量總體同比改善。“今年的開局良好,后面的工作還得更加努力,才會收到好成效。”武衛紅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