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區有一個監測點數據異常,周圍3至5公里范圍內沒有工業污染源,也沒有出現交通擁堵的情況,數據異常的原因是什么?”
“執法檢查了沒有……”
“處理了為什么沒有公開曝光?”
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近日召開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視頻調度會上,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就廣安、資陽、內江3個市應急管控措施執行情況進行調度,步步追問市生態環境局“一把手”。
這是自2021年12月19日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啟動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第四次調度會,緊盯每個時段、攻堅每一微克,對出現問題的城市,采取每日調度、巡查、暗查、曝光等強有力舉措,對癥下藥,精準管控,減輕污染程度,降低污染時長,全力攻堅搶抓每一個優良天。
一市一問答,調度會成“考場”
這位主要負責人連續十一次追問,讓會議氛圍變得有些緊張。
“這段時間天氣比較好,前期有點重視不夠。”廣安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說,接下來一定全力以赴攻堅。
接下來,資陽、內江生態環境局“一把手”也收到了“臨時考題”,問題具體到本區域的監控點位、污染企業,精細到每一個時段每一微克的升降。大家一一回答。
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強調,抓好重污染應急管控,不能單打獨斗,必須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緊密協同氣象、住建、交通、經信、交警等相關部門共同發力。要加大執法力度,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確保排污管控到位,應急減排措施到位。
“每天晚上調度匯總分析情況,有助于各市精準查找到問題,迅速做出反應,調整應急管控措施。”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趙樂晨說。
管控和巡查:哪里有問題就去哪里查
管控的前提是,找準重點區域和問題企業。
調度會是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把脈問診”的舉措之一。截至2021年12月24日晚,已有16個市接受“體檢”。
省生態環境廳在2021年12月22日-12月23日通過在線監控、電監控數據調度467家企業,發現污染排放不降反升企業21家;開展夜間走航監測22次,發現高值區域、疑似企業24個。
鎖定問題,才能對癥下藥。從去年12月20日起,四川省領導就率隊組織開展“夜間偷排、超標超載、違規渣土車”專項執法檢查,根據監測數據分析情況,對異常高值區域、重點產業園區、重點企業摸排鎖定;組建暗查暗訪組,由廳領導帶隊對污染上升較快、異常點位較多的城市開展駐點暗查和夜查。12月22日-23日,暗查點位48個,發現問題點位22個、違法點位10個,省級立案調查企業12家。
各市州結合自身實際,采取有力措施進行應急管控,開展暗訪暗查和夜查。成都、自貢、南充等市開展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管控應急響應,成都、樂山、眉山等市政府分管領導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帶隊開展暗查暗訪和夜查。各地對發現的違法行為全部依法嚴肅查處,把問題解決在當場。
公開曝光、強化震懾,確保優良天
“現場執法檢查,暗訪暗查夜查,當然是第一位的,但是與之配套的,是開展行業警示和公開曝光典型。”趙樂晨介紹,每個市曝光典型案例,在響應的重點行業如家具、磚瓦、工業涂裝召開行業警示會。對于納入清單的企業實行“一企一策”差異化管控,進行正向激勵和反面鞭撻。重污染天氣期間,已經實施深度治理措施的企業可正常生產不受影響;高排放的企業則會被限產甚至停產。目前已經開展行業警示8次。
公開曝光典型同樣不能少,“公開曝光典型將持續進行,曝光范圍之廣、頻率之高、震懾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趙樂晨說,截至12月24日,全省曝光典型里案例36個,有力地震懾了違法企業。
各方面積極行動,多管齊下。據初步估算,應急響應啟動后,各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較預測下降4.0%—14.4%,整體污染推遲2天,全省減少污染天數18天。
近日,面對又一輪污染天氣來襲,四川省全面部署,嚴陣以待,打有準備之仗,提前預警和管控。“看著要感冒生病了,提前‘吃藥’預防,等真正出現污染,才有搶抓的空間。”趙樂晨說。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