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道、地道施工,公園整治……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亞運場館周邊兩平方公里多范圍內,十多個點位同時在施工。但從今年7月10日到12月2日,生活在其間的居民卻并沒有為揚塵而煩惱。這一區域施工4個多月來,臨平區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部門未收到一起有關施工揚塵污染的投訴。
是什么法寶“鎮”住了這十多個工地的揚塵?記者了解到,這與這一區域在全國率先實施工地揚塵全過程數字監理,建立大氣環境“測、管、治”一體化數字精準快速反應處置管控模式密不可分。
臨平區亞運場館地處臨平中心城區,人員流動量相當大。如何把工地揚塵污染降到最低、把綠色亞運落到實處?臨平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心主任潘舟介紹,在包括亞運場館在內的各項改造提升項目工程密集開工前,臨平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施工揚塵控制,區大氣辦協助臨平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成立了大氣環境污染精細化管控專項工作組,把揚塵污染等管控事項納入前置審批中。“臨平區還專門撥出300萬元的專項經費,用于揚塵控制設施等硬件采購?!迸酥壅f。
為做好這項工作,他們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借助環境治理第三方——杭州環研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氣治理技術力量,組成降塵攻堅組。攻堅組通過現場調查核實等方式摸清揚塵源的“家底”,為轄區內揚塵治理開具“良方”。他們利用無人機高空巡視拍攝,監管人員手機、電腦成像,實時觀察施工點情況;運用質譜走航監測,即在小客車上外掛空氣質譜儀,一邊行駛一邊實時讀取所在位置大氣數據并傳輸后臺;根據施工情況,在區域內設置5臺-8臺相當于一個配電箱大小可移動小微空氣站,既能對氣態污染物進行實時監測、自動傳輸數據,又能通過球型視頻的轉向,初步判斷污染來源方向。
實現“人防+技防”的有機結合,建立施工環節立體化監測防控體系,形成預警發現—問題處置—及時整改—有效反饋的業務閉環,大大提高了施工過程污染的精細化管控。
今年7月底,臨平職業高中外墻整治中揚塵問題在第一時間被精準發現,專項工作組迅速研討應對方案,在不能濕法作業的情況下,采取半封閉圍擋、加裝類似吸塵器的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
前不久的一天早晨,工作人員通過監測發現人民大道中段一個點上PM10濃度超標,隨后迅速鎖定源頭,發現路邊覆蓋裸土的防塵網被風吹開,加上久晴不雨飛起了揚塵,工作組及時通知施工人員進行了加固。4個多月來,已精準整改類似點位事件50余起。
杭州市通過多輪大氣污染整治、環保督查,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在優良天氣每日必爭的當下,普通的揚塵管控方法已不能滿足需求。“臨平工地采取數字監理、精準管控,是一次有意義的探索?!焙贾菔写髿鈱<摇⒄吖こ處煑顝娬f。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