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九江市空氣質量處在江西省倒數第一的位置。2020年,江西11個設區市中只有九江市未達到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那么,今年各地為什么要向九江市“取經”呢?
據了解,今年1月-9月,九江市城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細顆粒物(PM2.5)濃度均值為30微克/立方米,較去年同期改善9.1%,改善率全省排名第二;O3超標造成輕度污染天8天,同比減少10天,改善率全省排名第一;空氣優良天數比率為93.4%,較去年同期改善3.6個百分點,空氣優良天數比率改善率全省排名第一。九江空氣質量階段性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為全市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優水平。
九江市是怎么實現“逆襲”的呢?
主攻四大重點,防治大氣污染有抓手
九江市在江西省第一個組建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指揮部,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指揮長,市生態環境局將領導班子1/3的力量傾斜布置到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并聯合市住建、城管、工信、公安、氣象等部門,抽調骨干力量集中辦公,24小時不間斷開展大氣污染巡查督查。
與此同時,聘請清華大學、中科院、中國環科院和省環科院等業內技術團隊人員,組建第三方技術團隊,開展大氣污染顆粒物源解析、臭氧污染源解析,編制完成九江市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和環境空氣質量達標規劃,為全市大氣污染物精準溯源和精細化管控提供理論與科技支撐。
“有了專業人員的科學指導,我們就是緊盯重點、瞄準源頭,聚焦‘氣、塵、煙、臭氧’這4項重點,精準施策、精準治理,全力推動九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九江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談太煌介紹。
九江市對251家涉氣重點企業分級管理,對重點涉氣企業24小時在線監測,實施重點企業駐廠幫扶。對5個工業園區、64家涉VOCs企業實行治理,完成94個工業爐窯治理。同時,加大機動車管控力度。
九江市所有在建工地全部實現封閉施工,配備揚塵監測儀和降塵霧炮900多臺,架設噴淋裝置總長度達200多公里,工地裸土、渣土綠化覆蓋率達90%以上,中心城區工地遠程視頻監控、渣土運輸監管平臺已接入大氣指揮部管理平臺,實現數據共享。
九江市區餐飲油煙凈化裝置安裝率為100%,堅決查處露天燒烤和油煙直排行為。高空瞭望對中心城區、沿江和高速沿線等區域實現全覆蓋。借助無人機巡航,發現火點即時通報、網格員即時處置。
此外,九江著力加強臭氧污染治理,彭澤磯山工業園等5個工業園區編制了VOCs治理“一園一策”方案,藍星星火有機硅公司等60家企業編制了“一企一策”并開展VOCs治理。同時,組織專家對VOCs治理效果進行績效評級。
強化六大機制,推進治氣有保障
“九江市大氣污染防治指揮部下設指揮部辦公室,對各類涉氣問題實時調度交辦,建立了空氣質量定期報告、日調度、周例會、旬會商研判、月通報等制度機制。”九江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負責人毛燁介紹。
通過調度督查機制,九江市今年共發出交辦件166件,交辦問題201個,對重點突出問題實行掛牌督辦。
這是九江市六大機制中的一個,九江市還建立完善了責任落實機制、應急響應機制、協同治理機制、技術保障機制、考核通報機制。
在完善制度的同時,九江市、縣兩級財政近兩年投入3億多元,建成大氣智慧環保管理平臺,安裝網格化監測微站100個、機動車黑煙抓拍系統8套,建設高空瞭望系統、鄉鎮(街道)空氣監測站等技術保障設備。
今年,九江市財政已安排資金5900萬元用于智慧環保系統和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站等大氣污染防治項目建設。九江市每年還單獨安排1000萬元用于購買環保管家服務,基本實現“人防+技防+大數據”全覆蓋。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