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廣西生態環境廳召開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廣西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法規與標準工作進展情況。
據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李一平介紹,2016年以來,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配合自治區人大、司法廳修訂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制定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污染防治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等5部地方性法規,配合自治區人民政府修訂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已列入2021年自治區立法計劃,廣西生態環境廳牽頭起草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草案已于4月底報自治區司法廳,目前,立法工作有序推進。《廣西壯族自治區輻射環境安全條例》已納入自治區人大五年立法規劃,目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正在開展前期準備工作。
此外,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高度重視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工作,對本廳牽頭起草、發布的規范性文件,都按要求開展合法性審查和公平競爭審查,對重大行政執法決定開展法制審查。根據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和文件,對與上位法不一致或者有沖突或者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文件措施進行修訂完善。截至2021年9月,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現行有效的行政規范性文件49份。
目前,廣西已經出臺了13項地方生態環境標準,其中排放類1項,管理規范類12項。已通過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技術審查,待發布實施的標準4項,已立項正在編制的標準6項。2021年,已申報立項計劃項目10項。
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面,自2018年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以來,廣西出臺了7個配套措施辦法。2021年,廣西以開展案件辦理實踐為抓手,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截至2021年9月,廣西已啟動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38件。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2014年以來,廣西出臺實施生態文明領域改革政策文件40多項。2021年,生態文明領域改革任務共15項,各項改革任務均按計劃有序推進。通過改革,做好頂層設計,為推動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為推進公眾參與,強化社會監督,廣西嚴厲打擊露天焚燒秸稈違法行為,改善城市空氣質量,保障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在秋收、榨季來臨之際,廣西發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露天違法焚燒行為有獎舉報辦法》,對露天違法焚燒秸稈行為進行舉報的群眾,一次性獎勵500元,助力打贏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十三五以來,廣西生態環境領域法規體系、規章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和制度保障。今年以來,全區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優良態勢。2021年1—8月,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4.6%,PM2.5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7.3%,在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21年1—8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中,廣西有7個市入圍全國前10名;2021年第一期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95.3%。
李一平表示,下一步廣西將持續鞏固和擴大生態環境領域法治建設成果,將法治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合,以“四個新”總體要求,按照“三個一流”“六個在前”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法治、標準、改革等工作,為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