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為了踐行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的莊嚴世界承諾,充分運用法治力量確保碳中和目標的實現,2021年1月22日,在北京舉行了2021碳中和中國法治論壇(CNCL)第一次線上策劃會。
出席本次會議的有社會影響力投資與采購基金會副主席羅響、中國律師雜志社社長李海偉、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曉洲及副秘書長李志偉、北京綠色交易所常務副總經理王輝軍、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辦公室副主任田丹宇、北京市律協副會長韓映輝、西城律師協會會長孫曉輝、西城律師行業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李慶保、北京市律協黨建委副主任、西城律協黨建委主任李萬保、北京市律協理事、西城律協政府法律服務委主任張學明、綠色產業研究專家臧紅印、北京市圣大、鑄成、大地、金朔、元緒、百倫、蘭臺律師事務所等二十余家機構的代表。同時,還有法治日報、中國環境報等多家主流媒體也上線參會。北京市圣大律所主任匡雙禮律師主持了本次會議。
在策劃小組代表講話環節,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曉洲認為,作為2021年八大工作任務之一,碳達峰、碳中和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中基會作為社會組織更應積極有為、主動作為,并表示愿意調動中基會內外部資源全力支持論壇的舉辦。
北京綠色交易所常務副總經理王輝軍就綠色交易所在碳中和方面的有益探索進行了介紹。十年來,從“熊貓標準”出臺到多次大型活動的碳中和,從首張“碳信用卡”的發放到技術支持“螞蟻森林”成功上線,從助力國內首個地產項目碳中和到協助誕生國內第一個碳中和律師事務所(北京圣大律所),處處體現了北京綠色交易所的心血和智慧。
社會影響力投資與采購基金會副主席羅響表示,論壇應做到“三明確”:主題明確、策略明確、計劃明確。同時,羅副主席就論壇所需的相關支持(國際資源、能力建設、項目成果及會議技術等)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辦公室副主任田丹宇就碳中和做了全面專業解讀。不論是碳中和在國際社會及各國的發展歷史、現狀,還是在法治建設方面取得的經驗和不足,以及在中國的相關司法案例,均干貨滿滿,精彩紛呈。
在工作匯報環節,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李志偉從整體層面對論壇的策劃工作做了簡要介紹,并建議應盡快擬定相關評優標準。
圣大律所主任律師匡雙禮回顧了其過去十年在碳中和方面的積累和磨礪,著重介紹了圣大律所近四年的碳中和活動,并就論壇的基本框架、議程安排做了詳細匯報。
在會議討論階段,中國律師雜志社社長李海偉表示,本次論壇應主題鮮明,突出“首屆碳中和法治論壇”,副標題可為“黨員律師在行動”。應著重體現論壇的政治性、公益性(體現律師的社會責任擔當,重點是向全律師行業發起碳中和倡議)、專業性(和律師的專業法律服務相結合)和權威性(盡量爭取相關專業機構及主管部門的支持)。
北京市律協黨建委副主任、西城律協黨建委主任李萬保認真分析了論壇的必要性、律師的社會責任及黨員律師及新階層的獨特作用,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同時,北京市律協理事、西城律協政府法律服務委主任張學明、圣大律所創始合伙人于君律師、高級財稅顧問趙彤、綠色產業研究專家臧紅印、蘭臺律所傅前明律師、百倫律所合伙人王立元等對論壇均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本次會議確立了論壇的三個初心:一要有廣闊的國際視野;二要特色鮮明,要聚焦于如何通過法律人(首先是律師)在中國法治中的獨特作用,為2060年碳中和的遠大夢想保駕護航;三要有具體的成果,即首先是要倡議并逐步落實律師全行業的碳中和,在此過程中要推選出一批優秀的碳中和律師事務所和優秀律師,推動碳中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出臺及完善,減少碳中和中具體經濟活動的法律風險。會議期間,大家一致同意論壇的舉辦時間初定在2021年5-6月份并確定了籌備期間的各機構的定期商討機制。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