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發生歷史性新變化,美麗河北的生態底色日益靚麗。
今年1月至11月,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其中4月至9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均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創2013年以來最好水平;平均優良天數比率69.8%,優于“十三五”規劃目標和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目標1.7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調“輕”
在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十名城市中,河北最多時曾占據7個。
偏重的產業結構、偏煤的能源結構、偏公路的交通運輸結構,是造成河北大氣環境污染的主要根源。
打贏藍天保衛戰必須堅持標本兼治、主攻治本。抓住調結構的“牛鼻子”,河北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向大氣污染宣戰。
去產能的“手術刀”果斷揮向高耗能、高污染的傳統產業。河北省將去產能范圍由國家要求的鋼鐵、煤炭兩個行業調增為鋼鐵、煤炭、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火電等6個行業。在2017年底提前超額完成“6643”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又制定了重點行業去產能三年行動方案。
去產能,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發展。據統計,“十三五”以來,河北累計壓減退出煉鋼產能8212萬噸、煤炭5571萬噸、水泥1194.9萬噸、平板玻璃4999萬重量箱、焦炭3144.4萬噸、火電234萬千瓦。
持續推進重點污染企業退城搬遷,河北“搬”出了發展新活力。
針對“煤電圍城”“鋼鐵圍城”等突出問題,河北省堅持管住新增、搬遷分散、關停落后、發展新興,扎實推進符合條件的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保定、廊坊市鋼鐵產能全部退出,實現“無鋼市”,唐山、邯鄲兩大基地和臨港鋼鐵產能比重達到81%,水泥熟料產能向資源富集的燕山—太行山一帶聚集……通過退城搬遷,企業與城市實現了雙贏。
由重變輕、由黑變綠、由舊變新。河北從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產業結構,向著綠色、循環、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型。
2018年,河北省三次產業結構首次實現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2019年產業結構“三二一”態勢進一步增強,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首次突破50%。
能源結構去“黑”
屋外寒風蕭瑟,高碑店市栗各莊村的單增平家里卻暖意融融。今年剛一入冬,她和老伴兒就打開了家里的燃氣采暖爐,屋里溫度基本保持在18攝氏度以上。
12月15日,記者走進單增平家。“原來是燒煤取暖,一天到晚得一趟趟地取煤、添火,受累不說,還弄得到處都是煤灰。”單增平說,2017年,村里“煤改氣”后,取暖時只要將燃氣采暖爐設定好溫度就不用管了,屋里溫度基本是恒定的,干凈又暖和。
調整能源結構,削減燃煤污染,是改善河北省大氣環境質量的關鍵性舉措。
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油則油、宜煤則煤,河北省整縣、整鄉、整村推進清潔取暖。把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和張家口市、辛集市及定州市全部列入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保障群眾清潔溫暖安全過冬。
截至目前,河北省完成清潔取暖改造1125.91萬戶,基本實現平原地區散煤清零;對不具備“雙代”改造條件的山區和壩上地區推行潔凈煤,潔凈煤完成配送281.51萬戶。
多措并舉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減少燃煤污染排放,河北省加快燃煤鍋爐淘汰和提標改造步伐。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淘汰9萬余臺燃煤鍋爐,完成526臺總計38198蒸噸的35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和15165臺燃氣、燃油、燃生物質鍋爐提標改造。在全國率先基本完成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淘汰,保留的35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交通結構轉“綠”
去年11月份,衡水書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商砼分公司引進8輛國六排放標準混凝土運輸罐車,成為衡水市首家引進國六標準柴油車的企業。
推動運輸清潔化、綠色化,河北省加快道路貨運結構調整,強化柴油貨車污染防治,大力推進“公轉鐵”和“海鐵聯運”,有效減少尾氣排放。
實施貨運方式清潔化行動。河北省17個港口集疏運及物流園區、大型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項目完工,全省24家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工礦企業接入鐵路專用線,唐山港、黃驊港全面實行集疏港煤炭鐵路運輸,全省41個5萬噸級以上泊位具備岸電供應能力。全省鐵路貨運量2019年完成2.7億噸,比2017年增長58.8%,提前完成國家“2020年底前全省鐵路貨運量比2017年增長40%以上”的目標任務。
實施柴油發動機清潔化行動。河北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全鏈條治理柴油車(機)超標排放,將2700余家中重型柴油貨車用車單位列為重點用車單位強化日常監管。常態化開展路查路檢,實行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登記管理制度,對超標機械進行處罰。有序推進老舊柴油貨車淘汰,今年以來累計淘汰和清理國三及以下中重型柴油貨車15.9萬余輛,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
實施運輸車輛清潔化行動。今年以來,全省累計推廣應用各類新能源汽車32.2萬余輛(標準車),提前超額完成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張家口市自2018年起,連續三年引進氫能源電池公交車,成為全國氫能源電池公交車運營數量最多的城市。
發展質量更“好”
“十三五”期間,遷西縣津西鋼鐵集團壓減煉鐵產能241萬噸、煉鋼產能256萬噸。企業變壓力為動力,不斷拓展轉型升級新空間,產能壓減了,競爭力卻提升了。
目前,津西鋼鐵集團型鋼產品已形成134個系列、372種規格,H型鋼、鋼板樁銷量穩居全國首位,并遠銷33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型鋼生產應用基地。
從普通“大路貨”到“專精特新”,從行業跟隨到創新引領,這是津西鋼鐵集團自強不息的華麗蝶變,也是這些年河北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以嚴格的環保標志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河北省持續攻堅,深入推進工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在全國率先完成所有符合改造條件的鋼鐵、焦化有組織超低排放改造和火電企業深度治理,積極推進水泥、平板玻璃、陶瓷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截至目前,累計完成重點行業386家企業1058個項目,基本實現重點行業有組織超低排放改造全覆蓋。
“自從企業被評為A級后,不僅不用停限產了,各級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到現場檢查的頻次也明顯降低了,企業充分享受到了政策紅利,直接促進了效益提升。”12月21日,衡水中鐵建工程橡膠有限責任公司安環總監王磊高興地說,今年截至11月底,企業產值比去年全年提高了6.6%。
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河北省將6萬余家涉氣工業企業納入減排清單,對其中47個重點行業約3.6萬家重點企業實施績效評級,并根據評級結果實行差異化管控。從環境績效評級數據看,今年河北省A級、B級和引領性企業均同比大幅增加,企業治理水平明顯提升。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燕趙大地藍天白云越來越多,經濟發展越來越好,美麗河北正漸行漸近。
(來源:中國環境報)